01 人情世故是不是糟粕?
有人一看到今天这个标题,什么人情练达,什么左右逢源,就一脸的鄙视,觉得特别低俗油腻。
他们会认为人情世故这个东西啊,不就是封建社会的糟粕嘛?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有年轻人的个性和追求,要整顿职场,根本就不需要学这种油腻的东西。
还有的人说,人情世故就是中国特色,要学习西方社会那种简单、单纯的人际关系,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当作瑰宝,应该把它们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人情世故呢?
个人的理解,人情世故,就是做人的学问,就是研究人性,研究人际关系的本质和规律。
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不是生活在一个荒岛里,就要跟人打交道。
其实人情世故不仅是在职场中存在,人情世故是无处不在的,你不求升职加薪,你不想讨好领导,可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是你在家里,你要跟你的爱人相处,你要跟你的父母、你的丈母娘、你的老丈人相处,你要跟你的孩子相处,跟他们相处,同样需要人情世故。
前几天有一个亲戚家的小孩跟抱怨,说她的男朋友不懂人情世故。
她带他去见女方家长,他就只带了一小罐蜂蜜过去,用塑料袋拎着,说这是野生蜂蜜。
她说不是要你的什么东西,但是你这样做是不给面子,也是对父母的不尊重,还没嫁过去呢,就这么简单、这么随便,以后嫁给你了,你是不是会空着手来啊?
这是什么啊?这就是人情世故。
大家记住,去别人家做客,不管这个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手里最好不要空着。
去别人家做客,你最好手里要拎点东西,礼品的价值最好要超出对方的预期,超出你们的关系。
举个例子,比如你们俩刚认识,不是很熟,也没有太多的利益往来,你去他家走动,本来买两百块钱的东西,就已经完全足够了。
但是你买三百五百,超出你们的关系,起到的效果是更好的。这样做,让人觉得你大气、有格局、会做人,让别人觉得开心、高兴。
但是反过来,你买个十块二十块的东西,就显得比较小气了,甚至别人会觉得你看不起人,还不如不送呢。
人情世故,其实就是研究人际关系的本质和规律,研究怎么跟人相处,让自己有更愉快的工作环境,让自己有更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做事情更顺利,获得更多人的帮助。
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事情也是由人去办的,你把人搞定,事情就搞定了至少一半。你不搞定人,简单的事情可能也会变复杂。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人情世故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当然,如果你特别厉害,可以脱离人际关系的束缚,你不搞人情世故也是可以的,不是说不可以。
比如说你是计算机方面的天才,你去华为、腾讯这样的公司工作,你就做一个技术天才,你不想当主管,也不想当领导,你只负责解决技术问题,也能活得不错。
再比如说,你炒股很厉害,不管牛市还是熊市,你都能赚很多钱,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也是可以的。
总的来说,现在的社会还是比较宽容,只要你足够有才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你情商低一点,也没太大问题。
但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无法脱离人际关系的束缚而存在。
普通人最大的问题是,你不是天才,却有天才般的性格,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对世俗充满了不屑。你学了太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但你的才华却支撑不了你的性格。
大多数职场新人,刚出校门,不懂人情世故,也是非常正常的,大家也不必为此过于焦虑。
的学校教育,是不教人情世故的,这种东西怎们能教呢?这种东西属于大家可以做,但是不能公开说的。
大家记住,一切都是学习,一切都是实践。作为年轻人,只要肯学,哪怕前期的基础差一些,你日积月累,就一定会有进步。
这是第一点要跟大家讲的,就是不要把人情世故当作糟粕,人情世故也不是钻营,也不是溜须拍马。
在那节课里,也没有教大家要毫无底线地跪舔领导,从来不是这样的价值观。教的都是大家要把事情做好,要准确地领悟领导的意图,要把握做事情的规律。
02 人情世故到底该怎么学才有效?
前面讲的,人情世故到底是不是糟粕?讲的是理念问题,思维问题,让大家树立正确的思维和理念,只有思维理念正确了,讲后面的东西才有用。
就是你心里首先不要有抵触心理,很多人说老秘书,知道这些道理,但是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啊?因为你心里有抵触心理,你思维转不过弯来。
在饭局上,给领导倒个酒,你就觉得侮辱了自己的人格,所以你会做不到。
过于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太重,有人会认为这是自尊的表现,其实本质上来讲还是自卑的心理。
接下来来讲一讲,人情世故到底要怎么学才有效,给大家四点建议:
人情世故不能从书本上学,要在实战中学习
一讲到人情世故,一讲到情商,有人经常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老秘书,有没有什么书可以推荐的?这是大多数人的一个误区。
大家学习体制内的生存法则,你见过什么书是专门讲这个的吗?很少有书专门讲这个的,即使有也不能公开出版,能公开出版的,也是被阉割过的。
即使是有一些书,比如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之类的书,讲的也是人际关系的一些相对比较浅层次的东西,比如要记得对方的名字,要主动夸赞别人,这种大路货。
要不要看书?当然要。看书好不好?当然好。但是有些东西,光靠看书是不行的,能写到书里的东西,都是别人愿意讲、能讲、敢讲的东西。
学习怎么与人相处,学习如何说话,学习怎么赚钱,更多的靠的是你跟现实世界的碰撞。
什么叫做碰撞?就是你得去做事,你得去跟人接触,甚至你要掉坑,你要受委屈,你要承受挫折,你要丢面子,你会很难受,你要吃很多亏,你会得到很多教训,然后你通过总结、反思,慢慢就掌握了。
而不是很舒服地,在房间里拿本书,吹着空调,一边看书、一边抠脚,这样是学不会的。
书上的东西,不能完全否定,因为一讲到不鼓励大家看书,有的人就很激动,很多人接受不了让他别看书。
让人要多看书是政治正确,让人别瞎看书,很多人接受不了。
必须说明,看书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说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一些讲逻辑思维的书籍,看一些历史书,甚至一些官场小说,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是实打实的经验,鲜活的、管用的经验和知识,人情世故方面的知识,一定要通过你跟现实世界的碰撞去完成。
喜欢用“碰撞”这个词,大家把这个词拆开来看,碰,是碰壁,撞是撞击,甚至会撞得头破血流,只有这样你才能进步。
你不可能通过看致富的一百条经验,学会如何挣钱,你必须到商海中去搏杀,哪怕摆地摊这样的生意都可以。
你可能会亏钱,你也会赚钱,但是你不断总结,不断实践,最终能达到你的目标。
比如你想学习怎么在饭局中表现,你就得去参加几次像样的饭局。哪怕一开始你表现得不够好,但是你参加几次,亲自去实践一下,然后结合之前讲过的饭局课,饭局上怎么表现,怎么说话,怎么敬酒,照着去做。
记住一回生二回熟这句话,你一定会有进步的。
关键的是不要怕,要去做。你成功一次就有一次的自信,成功十次就会有十分的自信,成功一百次,你做很多事情都会信心满满。
你积累的都是正能量,都是成功的经验,都是必胜的信心。
你通过跟现实社会的碰撞学到的比你看书学到的要多得多,甚至要多一百倍都不止。
那些跟现实脱节的书看多了,会让人活在一个别人构造出来的理想世界里,无法自拔。
但现实跟书本的理想又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是差异非常大的,这个时候人就会痛苦。
承认看书是学习知识、传承智慧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看书的时候,既要能够读进去,能彻底读懂,还要能出得来。
很多人是在这两方面都做不到,光读书就没有彻底读懂,因为读书和阅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你没有这方面的阅历,其实有些书你是没办法完全读懂的,你只是读懂了字面意思,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初级阶段。
当你彻底把书读懂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
这是第一点要讲的,学习人情世故,不要陷入到书本思维里,要在现实中去硬撞,去总结。
关于人情世故,关于职场思维的转变,专门有几门课,一个是大家最喜欢的毛选解读和职场生存思维的课程,还有一个体制内思维大课,还有一个是体制内人情世故,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听一听。
近距离地模仿是最好的学习
近距离的模仿是最好的学习,关于模仿,这里面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模仿谁呢?第二怎么模仿呢?
关于模仿的对方,最好是模仿你身边的,同一个办公室的,你的领导也可以,你的同事也可以,你的朋友也可以。
身边的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比如有的领导,他不懂业务,对工作该怎么干,他没有思路,问他问题,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看起来这是一个无能的领导。
但是这样的领导他可能有一个优点,就是他的沟通协调能力非常强,有什么事情需要资源、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只要他一出马,他很快能够搞定。
有的领导,对下属不怎么样,对待下属脾气很不好,非常苛刻,经常喜欢批评人,但是对领导,他非常细心。
用一个贬义词来说,就是非常的媚上,甚至领导办公室地板擦得不干净,窗户打开的角度不对,饮水机里的水有没有了,他都要去关心。
那他对待领导的这种精神,那种专注,也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因为他其实是个聪明人,他深刻地把握了职场的规律,对上负责。
说的学习并不是说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而是像什么呢?像神雕侠侣里面的郭靖一样,他的师傅叫做江南七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你每个人身上都学一点,然后依然保持自己内心的原则,依然保持自己的个性,只不过这种个性更加的圆融,锋芒不那么厉害。
你还是你自己,只不过你活得像水一样,水没有具体的形状,但是水利万物。再锋利的石头,经过水的冲刷,也能给你磨平。
哪怕是打电话这种简单的小事情,其实听会打电话的人,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比如说以前有一个领导,他打电话给上级单位的人,哪怕是一个小科员,或者小科长,他也非常客气。
他是副厅级干部,每次打电话给普通工作人员,他都用汇报这个词:某某科长,你好啊,有点事情跟你汇报一下,当然他用的是那种非常轻松调侃的语气,他这样的大领导,说话都这么客气。
当然对方知道他的身份,对方也会客气,说不敢当不敢当,应该是向您汇报才对,您有什么事,请说。
所以,不管当到多大的领导,这种谦虚低调的作风,都是值得学习的。
有的人就不一样,看有的小科员给处长打电话,一点礼貌都没有,尤其是在机关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小年轻,对下属基层单位的领导,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说话都是用命令的语气:今天这个材料,必须下午三点前交过来,你们的报表怎么还没交啊?通知都发了三遍了,语气非常生硬。
当然,也许因为你在核心岗位,要害部门,下属单位的领导也不会立马表现出对你怎么样。
但是在一个单位里面,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说不定以后这个基层单位的领导就成为了你的直属领导。
干部是流动的,而且在干部推荐投票的时候,处级干部也有投票权,他对你印象不好,他就不投你的票,把票投给了竞争对手,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你要想在职场走得稳,还是要多栽花,少栽刺。
当然这个谦虚只是举个例子啊,大家要灵活地去使用,也不是说对谁都礼貌谦虚客气就是对的,这个要看环境,要对象,看情况,要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有的时候如果对方不拿你当回事,而你得罪他的成本又比较低的时候,你该发脾气还是要发脾气。
比如说今天周一,下午开一个一周碰头会,太忙了,就没有安排人去申请会议室,结果周一那个小会议室被其他处室的人申请拿去用了,就跟后勤的人说,你跟他沟通一下,就说这个会议室要用,让他取消申请。
然后后勤的主任就说,哎呀,按照规定,谁申请就谁用,这个也不好开口。
一听就火了,不取消的话难道让班子成员都跑到别的楼层去开会,或者跑到一两百人的大会议室去开一个六七个人参加的会议,这不是开玩笑嘛?
说这个申请你马上给取消,如果你觉得不好沟通,去沟通,但是这个申请必须取消,这个会议室下午一定要用,任何其他人不能占用。
该强硬的时候你要强硬,不是一味地谦虚,下次他摸清楚了你的性格脾气,他就会知道怎么对你,就是别人对你的态度,是根据你对他的态度来决定的。
这是第二点要说的,近距离的模仿是最好的学习,不要怕后知后觉,但是一定要懂得学习,模仿,借鉴,你要知耻而后勇,你有这种精神,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胆大、心细、脸皮厚
书读得比较多的人,尤其是体制内的同学,大多数都是本科以上文凭,本质上都是读书人。
读了十几年的书,有的读了本科,有的还读了硕士、博士,书读多了就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胆子小,脸皮薄,自尊心强,放不开。
会觉得是读了十几年圣贤书的人,受过高等教育,怎么能在公开场合拍领导马屁呢?怎么能干给领导拎包、给领导按电梯这种事情呢?这不是太恶心了吗?这不是有损高贵的人格和尊严吗?
跟大家说实话,以前刚开始当秘书的时候,也有这个毛病。
是十几年前的985高校硕士研究生,那时候招研究生一年才招二十多万人,算得上是天之骄子。难免会清高、脸皮薄、自尊心强,做事情反而会束手缚脚。
有一次中央部委来了一个领导,级别非常高的领导,他要下来到好几个省级单位考察,所以几个省级单位的领导和秘书都站在大门外等候迎接。
那个部委领导,他非常亲民,箱子是由他的秘书拎着,他自己则背着一个大包,那个大包看着非常重的样子。
那时候还年轻嘛,刚出校门,参加工作没多久,他一下车看到了他背着个包。当时犹豫了一下,心想,要不要把他这个包接过来呢?
但是又想,既然领导没把他的包交给秘书,这样去抢,会不会不太合适?会不会显得太刻意了?而且其他秘书也在,他们都没去,带头去,是不是不太好?
就在犹豫的瞬间,另一个省级单位领导的秘书,一把就把领导的包给抢过来了,背在身上。
部委领导推辞了一下,说哎呀不用不用,这个包很轻,但是还是让他把包给抢过去了。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自己就反思,做得是不到位的。
你想一想,领导来了以后,肯定要开会,要视察,要讲话,你让领导背着一个包到处跑,显然是不合理的。
所以把包主动拿过来,这个做法是非常得体的,没什么不对。
后来就总结出一条规律,任何事情,看到要想到,想到要做到。你看不到不行,看到了想不到,无动于衷,也不行,想到了不去做,那更不行。
十个字送给大家,看到要想到,想到要做到。
大家要知道,人和人之间,其实大家要知道,人和人之间,其实是存在竞争关系的。
人类社会其实跟动物世界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人为了让竞争更有序,制定了很多的规则,让竞争看起来不会那么赤裸裸,显得更温情一些。
通过这个例子你要知道,哪怕是给领导拎包这样的机会,你一犹豫,别人就抢先去做了。
不光是职场上,哪怕你谈恋爱、搞对象,你也要胆大、心细、脸皮厚。
如果说你对一个女孩子有好感,她也对你有好感,但是你就是不敢去向对方要微信,很可能这段关系就错过了。
你们俩交往了一两个月了,互相都觉得对方不错,但是你就是不敢去牵手,说不定就被另一个更大胆、更主动的人把你们的关系破坏了。
大家会发现,那些在情场非常得意的人,往往并不是什么高富帅,而是胆大、心细、脸皮厚的人。
胆大心细脸皮厚不是让你死缠烂打,而是说你要主动,你要把握机会,你要主动出击。
当一件事情你犹豫要不要去做的时候,你就告诉自己,别想太多了,去做吧。
做错了又怎么样,至多丢点面子,的面子值钱吗?不值钱,既然你的面子不值钱,你把它看得那么重要干嘛呢?
面子不重要,把事情做成才重要。面子不重要,把事情做成才重要。以后遇到事情,你就反复在心里默念这句话。
这是讲的第三点,三个关键词,胆大心细脸皮厚,就是别把面子看得太重要。
多总结,多反思,多改进
反思和总结能力,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重要能力。
为什么有的事情,别人经历了以后,就成长了,进步了,而有的人经历了以后,下次遇见,还是老样子。
就是因为有的人会反思,会总结,通过反思总结,让自己做得更好一些。
《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做“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一天至少要多次自觉地反省自己,这个“三”不是具体的指三次,可以是多次。
当然它一开始的意思是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因为后面还有一句话,叫做“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原来说的是从这三个方面去反省自己,后来就引申为多次反省自己的意思。
文言文当中“三”和“九”都是多次的意思,并不是具体指三次或者九次。
一天要多次反省自己,做到了吗?很多人并没有做到。当然这个反省并不是苛责,有的人反省过度了,变成了苛责自己。
比如说心直口快,说话不经过脑子,习惯性地脱口而出。你跟领导正在聊天呢,聊到今年新进人员的学历问题。
领导说,今年考进来的,好几个都是硕士。你说是啊,现在进单位的都是高学历人才,不像以前,大专学历都可以随便进。
你这句话一出口,可能就得罪人了,因为你的领导可能就是大专学历进的体制内。
因为以前大专学历其实也不低,虽然你这句话可能是无意间脱口而出的,本身也不带有歧视的意思,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在特定的人身上,可能就得罪人了。
那你通过这几件事应该总结出一个什么规律呢?
那就是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你谈话的对象他的个人背景,尤其是一些涉及到个人的特点、隐私方面的信息,不要不经过脑子就乱讲。
这个道理,在之前的一节课《职场说话要避免踩哪些坑》跟大家详细讲过,如果你是会员的话可以找那节课来听一下。
什么叫做个人的特征和隐私啊?比如说有的人个子矮,有的人长得比较胖,有的人学历不高,有的人可能大龄未婚,你就不要随便拿这些个人的条件和特征去侃侃而谈,发表你自己的观点。
一个人个子高,你拼命在那里侃侃而谈,个子矮多么多么不好看,多么影响下一代的基因,大家听了心里肯定不舒服,这就很糟糕。
人家大龄未婚,你拼命在那说结婚的好处,说没结婚的人以后会多么多么惨,这叫什么?这叫哪壶不开提哪壶,非常不合适。
当然总结反思不一定是总结自己犯过的错,看到别人犯错,自己也可以总结经验教训。
《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叫做“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好。
什么叫做“见贤思齐”啊?就是看到优秀的人,你要向他看齐,看他身上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然后为所用。
“见不贤而内自省”,看到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看到不好的人和事,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干过这样的事,要怎么避免犯这样的错误。
自己年轻的时候,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个日记,不写多,有感悟的时候就写三百五百个字,没有什么想说的,就写一句话、两句话,想到什么值得总结的,就写下来,慢慢地,很多不好的习惯就改掉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就培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