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婚姻专家盖瑞·查普曼在《爱的五种语言》里指出,夫妻要想百年好合,更多在沟通。婚姻里最看重的是什么?答案并不唯一。我想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我看来,是爱,更是责任。年轻时的爱情,是一场充满神秘秘境与未知的探险之旅,两颗驿动的心,是一张通往既惊喜又刺激,充满新鲜感的火车票。
步入婚姻后,神秘秘境将会逐渐消失,爱情也不再仅仅是关乎两个人。它从此被分了家,成为了生活构成的另一大部分--责任,这也让人们误以为爱在缺失。于是有妻子抱怨,丈夫不像从前那般爱自己了,就连一些重要的节日也要旁敲侧击的提醒,此时即使丈夫照做,也有了敷衍之嫌,更不能为自己的行为做辩解。而影响两个人的关系还远不止这些,譬如新鲜感丧失、对方缺点暴露、不被理解……那些最初强烈刺激的渴望与期待,也会随着时间的旅途与生活的洪流逐渐消磨。人们更关心钱包里的碎银几两,更奔波于生活的柴米油盐,更疲乏于肩上的孝亲养身而少了那些既熟悉又毫无新鲜度的仪式感。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是妻子的矫情,或丈夫的疏忽。聪明的妻子对丈夫多一点善解人意,有心的丈夫对妻子多分一份体贴关怀,只有双向奔赴的爱,才有不会被辜负的情。爱的最终目标是婚姻,爱是婚姻的基础,始于爱,也必终于爱。
婚姻的前提是认知,登上婚姻的长途列车、我们要知道除了强烈刺激的渴望与期待以外,必会随着一路的风尘仆仆,掺杂进太多旅途中“啤酒白酒矿泉水,花生瓜子方便面”的百味交集。爱与婚姻的列车旅途,正是生命认知的过程。
三毛说过:“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豆腐青菜,我们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走这遭。”
所以即使她深知即将面对的生活是百味交集,她也义无反顾的奔赴撒哈拉沙漠,与荷西用相濡以沫的爱情培植了一片婚姻的绿洲。歌德曾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三毛正是用每天一粒沙对爱的责任感,谱写了《撒哈拉的故事》的诗与远方。但爱的新鲜感具有保质期,特别是进入婚姻里的爱情,为它适时着色、调味,维系好夫妻关系,也是我们的责任。电影《花样年华》中有一句台词:“我从来没有想到原来婚姻是这么复杂,还以为一个人做得好就行了,可是两个人在一起,单是自己做得好是不够的。”所以即使爱情被分家,成了多个部分,我们也要合理支配时间、精力,去用心经营,多一点理解与陪伴,多一份尊重与关怀,让爱可感,不被疏忽,不被冲淡。《杨绛传》里有这样一句话:“激情褪去时、婚姻才刚刚开始,婚姻的本质是陪伴和责任。而成熟的爱,靠的是良心,人生的后半场全靠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