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篇:发现改命“神方”
前几天,我突然悟到了能把改命讲清楚的方法,兴奋得难以入眠。随后,我又从各个角度反复辩证这些方法是否有效,最终得出结论:这种方法虽不一定能让所有人改命,但却可以让99%的人都变得更好、活得更精彩。当我写完复查这篇文章时,自认为它堪称“封神之作”。因为它融合了儒释道的经典核心与西哲思想,还能切实运用到生活当中。
二、为何越来越多人信命?
先说个有点离谱的现象: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信命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并非意味着人们愈发迷信,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加,我们会遭遇太多求而不得的事。仿佛有些事情,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达成,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牵引着事物的走向,让人不禁怀疑是否真有上天安排,最后只能与自己和解,选择相信命运的存在。年龄越大、经历越丰富的人,对此感受越深。
如果你身边有能量很强的成功人士,且你们关系不错,当你问起他们的起家经历,他们往往不会像对外宣称的那样,将成就单纯归功于自身能力和辛苦付出。相反,他们会偷偷告诉你,是一个个契机造就了今天的自己。这一点,我已从无数成功者身上得到印证。当然,我在这里并非宣扬玄学,而是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看似“玄学”的特质,正是这种特质成就了他们。现在,我就把这个秘密分享给大家。
三、深度拆解《了凡四训》
许多人都知道《了凡四训》,它讲述了明朝一位公务员通过行善积德改命的故事。然而,大多数人只理解到了最浅显的层面,更深层的内容才是改命的核心所在。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了凡四训》的大致内容。这本书是袁了凡写给儿子的“碎碎念”,他年轻时遇到一位神人,神人将他的一生算得极为精准,包括每次考试的名次、何时从政、官居何职、俸禄多少,甚至还预言他没有子女,会在53岁去世,而这些后来都一一应验。这让袁了凡对人生不再抱有期望。后来,他在栖霞山遇到一位高人,高人告诉他命运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功名富贵也能凭借不懈努力获得。而改变命运、追求原本没有的东西的方法,就是做善事、多积德,简单来说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最好的“趋吉避凶”之法便是行善积德。
这位高人讲得对吗?对于没有悟性的人而言,这确实是最合适的方法。但如果仅理解到这一层,只能说此人是个平凡庸人。想要探究更深层次的内容,我们还需借助王阳明先生的思想来论证 。
四、王阳明思想核心新解
许多人将王阳明的思想核心归结为“心学”,认为其重要观点是“心即理”“知行合一”,也有人觉得是“致良知”“心物合一” 。用大白话来说,我认为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精神世界决定物质世界”(当然,我并不认为自己的理解绝对正确,只是融合其他思想后这样表述会更清晰)。
不得不说,“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物合一”这四个观点都以“心”为起点。但大家有没有想过,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阅历不同,其心念观点和认知也各不相同。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可问题来了,如何区分善恶呢?比如,放过一个恶人,这到底是善还是恶?这时你会发现,每个人对善恶的评判标准并不一样,心里的那杆秤也各不相同。所以,这句话并不能代表王阳明先生所讲的核心。许多人把“致良知”理解为做一个高尚、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这固然是良知的一种体现,但并非王阳明先生真正想表达的良知。作为集儒释道大成于一身的“圣人”,他的理解绝不会如此浅显。仔细琢磨他的著作,你会发现他真正想表达的是“良知于天理,内化于心”。
何为天理?天理就是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是自然秩序,也是社会法则。那什么是内化于心呢?就是以心为本,遵循“道”的法则,符合天理,进而实现心中所想之事。我个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心物合一”。
五、“善”与改命的深层关系
我们发现前面提到的《了凡四训》和王阳明思想都讲到了“善”,似乎做好事就能改命。但问题来了,如何做好事?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事?是单纯的“利他”吗?还是在“利他”的同时也能“利己”的才是好事,才可以改命?我想说,能思考到这一步,已经超过了那些“愚善”之人,但还不足以让你实现超凡脱俗的改命。
六、“天人合一”与改命的关键
有些人可能会想,接下来的内容是不是会很深奥,而且很难做到?其实不然,返璞归真是大道,真正的硬核方法往往最简单好用。
国人几千年来一直追崇一种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何为“天人合一”?我们暂且理解为“与天道合、与自然合、与社会合”。对于这一点,儒释道虽有不同表述,但却有着相似的理解:儒家讲究顺天应人,强调在坚持个人原则的基础上,寻求与天的和谐相处;道家讲究回归自然,顺应自然,追求与自然无界限融合,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佛家讲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认为“一切法无常”,应当放下执念,达到忘我无我之境。
我们会发现,“天人合一”的关键点在于“我”。因为“天”所代表的“道”是不变的,想要达到这种境界,唯一的变量就在于“我”。所以,“我”该怎么做、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至关重要。
想要明白“我”该怎么做,千万不能仅从“我”的视角出发,否则根本无法看清人生全貌。就像站在同一平面无法看到全面视角一样,我们应该从“天”的视角切入,这样反而会有更好的理解。
假如“天”真的存在,那么请问:“天”会受个人意志左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试想一下,假如“天”让某件事情发生,而你又恰好适合去做这件事,如果你不去做,这件事还会发生吗?会有人去做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即便少了你会困难重重,但它依旧会发生。不是你成就了这件事,而是这件事成就了你。简单来说,地球离开谁都能转,相比之下,是你更需要这个世界,而不是世界更需要你。只有先明白这个观点,才能理解接下来的内容。
七、命运的塑造与“弱者道之用”
再假如,“命定论”成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剧本,那么命运又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呢?
《道德经》里有个词叫“大器免成”,可能有人会疑惑,不应该是“大器晚成”吗?但结合其上下文“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看,其中“无”和“希”在本章都有“不能”的意思,所以应该是“大器免成”,而非“大器晚成”。当我们深入体会《道德经》所讲的内容,会发现老子的思想具有演化推演的作用。“大器免成”看似是一种命定论,认为真正的大器无需锤炼,是自然而然发展而成的,也就是说,人的命运是天生注定,后天无法改变。但老子会如此消极吗?当然不会。所以,他提出了改变命运的核心——“弱者道之用”。
在详细讲解“弱者道之用”之前,咱们先来说说命运是如何被塑造的。简单来讲,今天是由昨天决定的,明天是由今天决定的。也就是说,命运是在经历中被锤炼、被塑造的过程,直到生命终点才画上句号。既然如此,我们能否对这个锤炼过程施加影响呢?关键就在于我们面对事情时的态度。
人们提到“弱者道之用”时,通常会想到它前面的那句“反者道之动”。我将其理解为道的规律是循环反复的,想要运用道,就需要以弱胜强。可能你会感到疑惑,都已经弱了,还怎么战胜强者呢?别急,且听我慢慢解析。
其实,这个观点与出生密码的理论相通:强则用己,弱则借用。不过,“弱者道之用”这里强调的是心态上的“弱”,并非真正的弱小。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自认为很强,是不是会觉得事情自己就能搞定,通常也就不会借助其他力量了呢?那么在完成这件事时,是不是就需要消耗自身力量来换取成果?涌现现象告诉我们,个体的强大是有限的,当众多个体集合在一起时会产生新的力量。人不仅是群居动物,还被称为万物之灵,主要原因就是人会借用工具,这也正是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弱者道之用”的原因。
现代管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厉害的老板是最没用的老板。”意思是老板只有不彰显自己的才能,才能充分发挥团队里其他人的才能。这难道不是一种“弱者道之用”吗?简单来说,“弱”是为了借助“道”,借道才能合道,进而实现“天人合一”。所以,想要变得更强,首先要有“弱”的视角,这样才更容易发现如何运用“道”。
八、适合所有人的改命方法
也许有人会说:“老师,我不是老板,我是真的‘弱’,我该怎样变强呢?”接下来,我就讲讲与身份无关,不论处于什么角色都能用到的方法。
还记得我之前教大家的口诀吗?“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在你的命运中,往往隐藏着一些契机,这些契机就是你突破人生的关键。那么,如何找到这些契机呢?首先,你得具备下面这种心态。
先问大家一个可能会觉得奇怪的问题:当你要锻炼身体时,你觉得用“训练”这个词还是“运动”这个词会让你更有感觉?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训练”,因为“训练”会让人感觉做事具有“挑战性”和“节奏性”。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契机就藏在训练之中。
所有动物的天性都是逃避痛苦或让痛苦最小化,但痛苦恰恰是激发潜能的良药。当你被痛苦逼入绝境时,往往会出现新的转机,让你获得新生,这就是否极泰来。可谁会喜欢痛苦呢?另外,人性是懒惰的,但又喜欢有趣、能让人兴奋的事物。所以,如果你能觉得一件事“很酷”,就不会觉得痛苦,反而会感到兴奋有趣,行动力也会比平时更强。当你一次次敢于尝试挑战时,契机就会显现。
要是觉得这个方法有难度,那咱们再说个更轻松简单、甚至可以“躺平”的方法。
我给大家讲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我很早之前有个同事,很多人都觉得他笨笨傻傻的,但人特别勤快,大家让他做什么他都去做,哪怕是没有酬劳的事也愿意干,私下里大家有的叫他“狗腿子”,也有人说他是“好好先生”。他学东西很慢,脑子也不灵光,一直挣不到什么钱。他知道我的业绩和能力在公司是最好的,就来向我请教问题,我讲了半天他也没听懂。最后我无奈地说:“那你就做个‘好人’吧,别计较回报,有什么事干就行了。”他别的没记住,就记住了这一件事,于是“好好先生”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就这样过了三四个月,他突然像开了窍一样,做事有了自己的方法,业绩也火箭式增长。我找他一问,原来发生了这两种变化:一是他在无偿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无意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技巧;二是别人受他帮助后觉得不好意思,总想回馈点什么,大多选择分享自己的经验。更惊喜的是,老板看到他的品质后,也“白嫖”他的劳力,让他协助处理一些琐事,还把自己平时接触的客户都交给了他。那段时间,他的收入增长了足足20倍。
很多人不相信“零存整取”,觉得只有马上拿到手的才最可靠。但“零存整取”是符合道的,毕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你做得多了,自身能量自然就增强了,这就是“劳者多能”。老子也说过“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当你做到“无我”时,机遇会更多,道路也会更宽广。这里顺便说个知识点:“动能生阳”,这里的“阳”指的是运气。当你想提升运气时,不妨让自己产生“动”能,适当做些尝试,不一定要立刻获得回报,你会发现机会越来越多。
九、“天人合一”的真谛与境界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有些跑题了?其实并没有。上面所讲的内容都在阐述同一个道理——“天人合一”。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融入“道”中,从“有我”走向“无我”,从“有心”到“无心”,以无私之心成就自身。这样做不仅最安全,还会让你感觉最舒服、顺畅。当你达到无我、无心、无私的境界时,你会发现不再纠结自己该怎么做,而是明白事情该如何做。这时,你便会放下我执,看清事情的真相,知晓怎样做才是正确、安全且充满智慧的,也更容易达到“万物不为我所有,但皆可为我所用”的境界。
十、关于“钱”的秘密
最后,借着今天的内容,再来讲讲关于“钱”的事。
“你有多少钱其实是个假象。你的钱并非真正属于你,你只是拥有了‘钱’这种能量载体的支配权。”我认识很多有钱人,他们花在个人身上的钱其实很有限,只是相比普通人,他们掌握了更多运用金钱这种能量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能量具有流动性,钱也是如此。所以,挣钱这件事,就是运用金钱的支配权去撬动更大的能量流动。如果你只想着自己如何花钱享乐,那就是在消耗能量,你会发现自己的钱越来越少。但如果你能做到无我、无心、无私,遵循道去行事,你会发现个人拥有多少钱并不重要,因为你会明白,别人的钱也可以为你所用,只是借由你的手去做成一些事而已。所以,如果你想拥有更多财富,只需把事情做好就行,我们都只是能量的载体罢了。而这一切的秘密,都藏在“弱者道之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