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有一个名为“推辞学”的神奇小组,吸引了近20万年轻人的驻足。他们每天因生活和工作中那些如影随形、难以拒绝的琐事而焦头烂额,力不从心。
小组公告直白而有力:“推辞是一门学问,拒绝是一种态度。”在这里,诸如“如何婉拒早上帮同事打卡的请求”、“如何礼貌地拒绝亲戚的简单帮忙”、“如何拒绝他人而不感到愧疚”等帖子层出不穷。评论区里,来自五湖四海的热心网友纷纷献计献策,为素未谋面的楼主出谋划策,隔着屏幕传递着温暖与智慧。
那么,究竟何为“推辞学”呢?
假设你是一位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研究生,不仅英语口语流利,还在国内某大厂谋得了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父母自然欣喜若狂,决定宴请亲朋好友以昭告天下:“看,我的孩子多优秀!”你本想推辞,却未能如愿,只好无奈赴宴。
然而,聚餐当晚,家中的七大姑八大姨竟要求你当众来一段英语演讲,还盛情邀请你“免费”辅导家中弟妹的英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请求”,你顿时不知所措,完全不懂该如何不失礼貌地拒绝。
此时,你急需的,就是一本货真价实的“推辞学秘籍”。
年轻人都在推辞些什么呢?
如今,第一批90后已迈入30岁大关,他们有的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有的已成家立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奋力打拼。95后也相继完成学业,准备踏入社会的大门。
无论是已成家立业的90后,还是即将步入社会的95后、00后,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业上,每天都要面对太多难以拒绝的人和事。为了生活,身不由己成了常态。
但如果你闲暇时逛逛豆瓣,看看“推辞学”小组中大家的遭遇,或许会让你喘一口气:“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打开“推辞学”小组的主页,进入“最热讨论”区,当代年轻人想要“推辞”的事情便一目了然。纵览首页的50篇内容,7篇精华内容中,竟有3篇是关于如何拒绝亲戚的。由此可见,越亲密的人越难拒绝,越是长辈的拜托,越难推辞。
其中,一位网友成功“拒绝亲戚的简单帮忙”的案例引人瞩目。这位亲戚的所作所为让人哭笑不得,而网友的“阴阳式”回答则让人大快人心。原来,这位一年都见不着一次的亲戚突然找她聊天,网友不慎透露了自己的行业信息,结果亲戚竟义正词严地提出了无理要求:“能帮我整一份医美行业的客户案例吗?”当网友提出要收费时,亲戚却顺理成章地说:“不用很专业的,你私底下帮我做一份就行,等有机会了赚钱带你飞。”好在,网友义正词严地从多维度进行了拒绝。
这些话,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过:“你学英语专业的呀?寒暑假来我家辅导一下你弟弟妹妹的功课呗。”“你不是学美术的吗?设计个商标也不麻烦吧?”“哎呀!你是做销售的,人脉那么广,帮我组个局呗。”遇到这种亲戚朋友,真的是想解释都不知道从何说起:“这些都不是举手之劳!都很麻烦!都很贵!”在这个强调“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文明社会,怎么还会有这种喜欢提无理要求又死缠烂打的人呢?或许,正因为这些人是名义上的“亲戚”。
因为是亲戚,所以觉得理所应当;因为彼此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裙带关系,所以即使平日里不相往来,也能毫无顾虑地提出各种要求。
除了要推辞家中亲戚五花八门的要求和邀约外,如何拒绝同事的“求助”也成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棘手问题。职场不比学校那么单纯,各路人都有各自的心思。有的渴望升职加薪,有的则每天摸鱼混日子,剩下的就是一群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也正因如此,在职场上“打怪升级”的年轻人,几乎每天都要绞尽脑汁地思考推辞的方法:“同事请求我分担无意义的工作而加班,我留还是不留?刚认识的同事要蹭车,为了维护职场关系,我送还是不送?同事不想花钱,找我借视频网站的会员,不想显得自己太小气,我借还是不借?……”
纵使心中有千万个不愿意,但在“硝烟弥漫”的职场中,不帮忙或许会被他人私下议论,帮了忙又可能会让同事习惯成自然。推辞还是接受,实在令人难以抉择。
除了要推辞亲戚和同事外,年轻人还要面对来自父母的压力。从考大学报专业、找工作到相亲,推辞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那么,你是否曾想过,我们究竟为何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推辞”呢?
人生在世,从学校到职场,免不了要处理人情世故,也自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要求”。这些“要求”可能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想让你早日嫁人或娶妻;可能是同学的求助,想让你直接告诉他/她这道题的答案和思路;可能是同事的随口一问,想让你帮忙打卡或者完成一项“简单”的工作任务;还可能是上级的施压,让你在周末加个小班……
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为了维系彼此间的关系,互帮互助是常理。但也正因如此,在所谓的互帮互助之中,又多了不少无理要求。如果对这段关系不重视,那么推辞的难度自然降低了许多。但如果这段关系关系到你之后的人生发展、职业规划和情感抉择,那么推辞就成了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
但归根结底,我们难以拒绝别人,实际上是难以接受那个“不被别人喜爱的自己”。“如果不帮同事打卡,他/她会记恨我吗?”“如果不告诉同学这道题目的答案,我们还能做朋友吗?”“如果不去相亲,父母会对我失望吗?”“如果周末不加班,老板还会把我当成接班人培养吗?”……如此种种的疑问,实际上根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不自信。
如果你担心拒绝和推辞会伤害到对方,让对方不再喜欢你,那不如想想:当你对自己最好的朋友放鸽子、爽约时,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拒绝,那么你会担心TA不爱你了吗?当然不会。因为关系到位了,你知道你们之间的拒绝和接受都不会影响感情。
如果对方因为你的拒绝而无法帮到他,就影响到了你们之间的关系,那只能说明:“你们这段关系脆弱到根本不需要维护。”与其勉强答应别人帮忙,最后不仅折磨了自己,还可能被埋怨,还不如最开始就拒绝。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推辞是一门学问,拒绝是一种态度”。不要害怕推辞,更不要担心拒绝。在人际关系中,多为他人考虑的同时,也要保持自我。这样,推辞自然不会是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