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生动地描绘了过去手艺人的生存状态:那些身怀绝技的,生活得滋润且风光,大摇大摆地站在大街中央;而那些手艺平平的,则只能过着清苦的日子,默默地站在街边,无人问津。昔日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其协作模式主要表现为小范围的自给自足。因此,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砖瓦匠、面点师、牙医或是剃头师傅,只要他手艺高超,在自己的地盘上便是无可替代的存在,赢得人们的尊重,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
就如《俗世奇人》中所提及的天津“刷子李”,他凭借一门刷墙的绝技,成为了街头巷尾传颂的奇人。一身黑衣黑裤,一桶白浆,他刷过的墙面如同雪白的屏障,而他自己却从头到脚不沾一丝粉点儿。就凭这手绝活儿,徒弟们对他敬若神明,觉得他拥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与“刷子李”相仿的,还有江西的李师傅。他自9岁起便学习竹编,是家族手艺的第五代传人。只见他刀轻钩、猛拉,“啪”的一声,竹子顺势破开。随后,他将竹子片成竹篾,穿插交织,双手翻飞间,一个细密精致的竹篮便跃然眼前。将这竹篮放入河中,竟能滴水不漏,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如此精湛的手艺,又有谁会专程前往一个偏僻的山村去观赏呢?
但当李师傅架起手机,将他的手工制作过程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后,他万万没想到,竟然吸引了上百万年轻人的关注。对于年轻人而言,那些曾经只能在书本中领略的民间高手,如今竟真实地出现在眼前,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窥探民间生活的窗口。
有趣的是,李师傅偶尔还会在视频中戏仿电影的桥段。比如,一个女孩儿背着编织袋说要去打工,李师傅问:“不去行不行啦?”女孩儿反问:“不去,你养我啊?”结果李师傅爽快地回答:“行,你等一下。”转身便去砍竹子,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竹编手提箱便呈现在眼前。年轻人看到这个手艺人版的《喜剧之王》片段,不禁会心一笑。
自从接触短视频后,李师傅的竹编变得更加时尚,既给孩子编“佩奇”,也给年轻人编二维码。通过短视频平台,他一个月能卖出价值5万元的竹编产品。而在此之前,因为竹编不挣钱,他先后收过30多个徒弟,都因收入问题而改行。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那些徒弟们都回来,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老话常说,学好一门手艺,这辈子不愁吃穿。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几乎全民都是手艺人。随便一个农夫,都能筑篱笆、编藤椅、做篾器;随便一个农妇,都能修棕床、绣花、做鞋子。
过去,做鞋是一门大众手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农村老太太坐在门口纳鞋底,很多家庭一辈子都没穿过买的鞋。而如今,这种手艺已经变得极其小众,老北京手工布鞋在“淘宝”上成了特色商品。另外一些传统的手艺,如锔瓷、微雕、刺绣等,也都在这几十年里逐渐消失。
工业革命带来了产品的量产,却让手艺人的灵气未能得以延续。一千年前的簪子,镂金绣彩,用放大镜细看其纹路,甚至能数清梅花凋落的花瓣。手艺人的缺席,其实就是审美的缺失。
在贵州凯里,有一位名叫雪儿的1997年出生的苗族姑娘。她12岁时跟着奶奶来到银匠铺,看着普通的银块在老师傅手中变成花鸟蝴蝶,看着细细的银丝变成苗族姑娘们美丽的头饰、耳环。看得久了,她的眼光也变得挑剔起来。
大学毕业后,雪儿不顾家人的反对,来到银匠店当学徒,立志成为一名手艺人。然而,疫情期间,人流锐减,她师父的店铺面临倒闭的危机。这时,雪儿试着把师父的小店开到了短视频平台上,没想到一场直播就卖出了5万元的产品,是平时日销售额的10倍。
相同的地点、相同的手艺,只是换了不同的传播方式,这个老银匠铺便起死回生。
原来,在时代的洪流中,缺席或上场,有时候只隔着一道屏幕而已。
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在民间沉寂多年的手艺人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所谓手艺人的文化,是一种坚守长期价值的文化。无论是吴清源下围棋、李小龙练功夫,还是早乙女哲哉炸天妇罗,无不是“择一事,做一生”的典范。
明清时期的好木匠被誉为“木秀才”,他们做木工如同做学问一般,需要斟酌、考究,慢工出细活。因此,一把椅子要做两个月,一张床要造半年,精雕细琢之下,样样都是精品。过去的主顾也认同这种文化,一把椅子打算坐它个三五代人,一张床也打算睡它个五百年。
之前我在网上关注过一位名叫陈凯的手艺人,他专注于修复和制作铠甲。他担心甲胄文化在中国断代,于是成立了一个铠甲工作室。他的这门手艺在当今已经相当小众,最大的商业价值也就是为一些古装剧剧组制作道具。
后来,我在短视频平台再次看到了陈凯,他穿着一身铠甲,神采奕奕。下面的评论热闹非凡,点赞最多的评论是“这不是过年贴的门神武将嘛”。陈凯则一本正经地解释:“铠甲已经从中国人的生活、生产中退出去了,但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民族记忆里。门神自古以来就是将军造型,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视频,唤醒大家对传统甲胄的记忆。”
闲暇时,我便会观看陈凯的直播,看他穿着重达七八十斤的铠甲,充满激情地聊着甲胄知识。我发现他的ID也渐渐积累了十几万人的关注。许多甲胄爱好者会购买他的铠甲,用于自己穿着或收藏,这也为他带来了每月二三十万元的销售额。
不得不说,手艺人的产业天生适合视频和直播。在短视频的传播下,手艺人不仅能获得更多关注,还能扩大客源、保障生活,正如《俗世奇人》中所言:“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曾说:“技艺都容不得欺骗,技艺里没有捷径。”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技艺之外,手艺人的文化传播终于找到了“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