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曾陷入这样的困境:面对某个难题,无论如何努力,都似乎徒劳无功。哲学家叔本华曾言:“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一旦思维被禁锢,再多的努力也只是枉然。要知道,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你应做的不是费力撬门,而是寻找那扇为你敞开的窗。破窗而出,方能破局,为人生增添无限可能,领略更多风景。
01
《理想国》中,有一个“洞穴之喻”的故事引人深思。一群囚徒世代被困于洞穴,颈脚皆被枷锁束缚,只能面朝墙壁,无法环顾四周。他们身后,一堆火焰熊熊燃烧。守洞的官兵在火堆旁,用器物制造出各种影像,通过火光投射在囚徒面前的墙壁上。久而久之,囚徒们便以为眼前的影像,便是真实的世界。
直至有一日,一名囚徒挣脱枷锁,回头望见那影像原是人为制造的“虚无”,并在洞口看见了真实的世界。他返回洞穴,试图向同伴描述外面的光明,告诉他们眼前的影像只是虚幻的阴影。然而,囚徒们非但不信,反而嘲笑他愈发愚蠢,坚信眼前的影像才是实物。画地为牢,莫过于此。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人的一生,都在为思维的局限买单。思维视角不同,人生的维度也大相径庭。若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便如同洞穴里的囚徒,只会困死自己。若换个思维看世界,不仅所见风景截然不同,遇到的挑战也迥然不同,最终到达的人生高度亦天差地别。
史铁生曾说:“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不懂得转化思维,只会困住自己,止步不前。人生宝贵,切勿局限在狭小的天地中。
02
有这样一句话令人深思:“当有一天跌入谷底,你的眼界决定了你反弹的高度。”当陷入迷障,找不出问题的症结时,不妨跳出眼前的一隅之地,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我。唯有如此,才能发现问题,精准破局。
提及苏炳添,人们都为他在奥运会上9.83秒的成绩所震撼,却鲜有人知,在创造奇迹之前,苏炳添也曾有过失败的消沉时光。2017年全运会决赛前夕,苏炳添意外拉伤右腿,与金牌擦肩而过。年龄本就对体能有所影响,再加上伤病,让苏炳添怀疑自己能否继续在田径赛场上坚持。
然而,苏炳添不愿就此结束职业生涯,于是他不再受限于年龄和伤病的束缚。他客观分析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短跑技术上的问题,反复观看自己和主要竞争对手的跑步视频,剖析自己与对手的短板和优势。每次观看后,他都深入研究学习对方的技巧,克服自己的弊端,日复一日地训练。
最终,他成功调整自己,重回巅峰,在东京奥运会更是跑出9秒83的惊人成绩,打破亚洲纪录。《被讨厌的勇气》中有言:“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人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自我完善的过程。若你发现行至半途,却看不清人生的方向,不妨“推倒思维的墙”,走出自我。
要知道,很多时候,造成我们痛苦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对有限经验的感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个人只有学会跳出自身,才能开辟出新的出路。面临人生困境或需做出重大选择时,不妨尝试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发生的一切。把自己当别人,跳出自己,体察自己。如此,以更理性、更全面的态度看待事态全局,处理事情本身。找到自己的差距,不断调整自己,不断确定新的起点、新的目标,一步一步完善自己,超越自我。
03
罗振宇曾说,成长就是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的确,成长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激烈碰撞。只有保持客观理性,清醒地看待人生中的种种困顿,才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要想打破有限认知的桎梏,从思维定式中跳出来,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学会“101010思维”——站在未来思考当下。
“101010思维”意味着将自我缩小,从现状中跳脱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站在未来思考当下。例如,每当要作出选择或决断时,都以“10”为时间跨度来看待当下的决策:10分钟后,你会不会觉得太冲动了?10个月后,它会对你产生哪些影响?10年后,你会后悔当下的选择吗?层层思考,自问未来是如何看待当下的决策与判断的,是会依然保持一致还是会有些后悔?以第三方的角度观察体会,作出正确抉择的概率会更大。人的思维可以无限延伸,站在未来的角度来思考,跳出事物的表面,看到更深更远的地方,才能解决当下的困局。
二、多与他人交流——思维碰撞,总结反思。
常听人说:“提高思维认知最快的方法,就是多与不同层次的人沟通和交流。”思维的碰撞不仅可以更好地提升自我,还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在职场中,勤与前辈交流,就能了解行业动态、少走弯路,更好地把握职业发展方向。在团队合作中,与每个成员多交流,多少都能受到启发,有意料之外的惊喜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不同职业的人沟通,你会对各行各业有更丰富的理解,并发现生活有不止一种可能性。良好的沟通还能帮助解决90%的问题。若你人生暂时遇到了难题,不妨和过来人、高人交流,复盘优化,必定会有成长与收获。
三、拓宽思维边界——提升自我认知,看清底层逻辑。
曾有一段颇有哲理的话:“成功的关键在于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此言非虚。思维决定认知,认知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源。正如电影《教父》中所说,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人的认知水平提升了,往往一眼就能看穿问题的本质,当前的问题便不再是难题。在正确方法论的指引下,也能最先抓住机遇,乘风而起。因此,不断抬高自己的思维格局、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的人,做事往往事半功倍。
曾有人说:“我们都是自身经验的囚徒。”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明明有机会去往更广阔的天地,却因为头脑中固化的思维,把自己永远限制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就如生物实验“跳蚤效应”中的那只跳蚤,即使玻璃盖子被打开,它也无法从玻璃杯跳出。破局思维,就是跳出现有的局限,站在更广阔的视角发现自己,纠正错误的思维模式。余生不长,别让固有思维限制你的发展,阻碍了你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