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路遥曾言:“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觉醒的早晚,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走向。”细细品味,此言非虚。凡能成就大事者,必定在人生的某些节点、某些瞬间,有所顿悟,有所觉醒。觉醒越早,成长便越快,收获也愈丰。而人往往难以被他人劝醒,要么自我觉醒,要么被痛苦敲醒。这自醒与痛醒之间,便拉开了强者与弱者的距离。

01 弱者痛醒

扁鹊三见蔡桓公,蔡桓公却置若罔闻。直至病痛缠身,蔡桓公才恍然大悟,可惜为时已晚,扁鹊早已远遁秦国。身体之疾如此,思维之弊更甚。作家陈忠实在《蓝袍先生》中写道:“人生诸多道理,非得亲身经历,方能醒悟。未经之事,旁人再说,也如隔着一层纸。”

安徽青年徐孟南,曾是个成绩不错的学子。然而,从高中起,他开始抵触学习。家人、老师苦口婆心,他却执迷不悟,甚至在2008年高考时交了白卷,自以为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放弃高考后,因无文凭,他四处碰壁,只能做些低收入的工作,如流水线工人、餐厅服务员、装配工等,最艰难时甚至流落街头。

2010年,他在家人的安排下,与一位听力障碍的姑娘结为夫妻,2017年又离婚。后来,他在采访中感慨:“我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脏活累活都干过,活得毫无尊严,甚至不如一条狗。”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痛定思痛,开始奋发图强,埋头苦读,决心重返考场。2024年,他再次踏上高考之路。在考场前,他感慨万分:“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若能回到过去,我定当劝慰自己珍惜考试,不留遗憾。”时隔十六年,他终于领悟了读书的重要性。然而,这期间的蹉跎与苦难,却已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病不痛不知厉害,人不痛不醒悟。有些人,无论旁人如何提醒,都置若罔闻。只有亲身经历痛苦与磨难,才会恍然大悟。正如北宋名相所撰《六悔铭》所言:“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遭遇急事难事,方知存钱之重要;受尽生活欺辱,方知读书之有用;生一场大病,方知健康之珍贵……正所谓:心不苦,则智不开。无法自醒之人,只能在经历痛苦后,被迫改变。

02 强者自醒

《周易·革卦》有云:“君子豹变,小人革面。”豹子出生时丑陋不堪,毛发黯淡。然一旦换毛,便如蜕皮般焕然一新,光泽熠熠。君子之觉醒,亦如豹子之蜕变。一旦抓住契机,便会主动由内而外发生改变,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宁夏农民作家康鹏飞曾分享过他的故事。高中辍学后,他与几个同龄青年组建“江湖帮派”,专事偷鸡摸狗之事,成为当地一霸。然而,有一天,他在书摊上“顺走”一本书。闲来无事翻阅时,书中的一句话让他如醍醐灌顶:“一个人一生中总有个觉悟时期,而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句话出自《平凡的世界》。

此后数日,他沉迷于书中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的人生历程。他感慨道:“我感觉孙少平比我困难多了,比我穷多了,为什么人家还能奋斗,我却不行?”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与世界。他主动向书摊主人坦白偷书之事,并解散了帮派,踏踏实实打工挣钱。其间,他抽出时间读书学习,撰写文章。多年来,他累计发表文学作品十余万字,小说《夜班车》更荣获全国首届文学鲲鹏奖。

杨绛先生曾说:“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人生的觉醒、命运的改变,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抓住机遇,便能进步;错失良机,便会堕落。唐代诗人陈子昂,出身豪门,从小锦衣玉食,沉迷于玩乐。十七八岁时,还未念过书。若不出意外,他或许会成为一个纨绔子弟,度过平淡的一生。

然而,十八岁那年,他突然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是否有另一种可能。于是,他毅然立志,谢绝旧友,发愤攻读。他博览群书,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成为一代文豪,名垂青史。觉知,自古以来都是精英的自我修炼之道。人所能实现的所有跃迁,本质上都是认知的觉醒。若想让自己实现蜕变,定要及早敲醒自己。

禅宗有一种施教方式,名曰“棒喝”。然而,并非随意一人来一棒,便能使其顿悟。必是师父观察到弟子已至临门一脚之时,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予一句重要的点拨,促使其自我觉醒。若此人执迷不悟,即便师父千言万语,也无济于事。正如老话所言:“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沉睡的人。”无法自醒之人,也无法被叫醒,只能被痛苦敲醒。只是这痛醒的代价,或许是荒废的光阴,或许是羸弱的身体,亦或许是平庸乃至悲惨的人生。